回顧我國數控的發展歷史,自1958年我國研制出第一臺電子管式數控系統樣機后,70年代又搞成小規模集成電路的數控機床,起步并不晚。但經歷了三起三 落、徘徊不前幾十年,大多數搞的是低檔次的數控系統,固然原因是多方面的,除了經費和技術上的原因之外,沒有集中優勢力量發展我國的數控技術也是一個非常 重要的因素。我國至少有幾十家生產數控系統的廠家,比較著名的有華中數控、廣州數控、藍天數控、航天數控、南京數控、北京凱恩帝等,多而不精,各自為戰, 分兵把守,重復投入,比如:數控系統的伺服和驅動,都在重復搞小功率的驅動系統和電機,浪費了大量的精力和物力。重、大型機床所急需使用的大功率的交流伺 服驅動系統和主軸交流伺服控制系統及驅動又造不出,或不可靠用戶不敢用。有的廠商或研究所只搞開放式的數控系統,而伺服和驅動需配用國外公司的產品,因此 嚴重影響了國產數控的聲譽。個別高檔次的數控系統,也是鳳毛麟角,到目前為止,誰也沒有形成規模經濟。在今年“十一五”重大成就展上,展示的“數控系統” 有:(1)武漢華中數控的HNC一8型數控系統及大功率伺服電動機。(2)中科院沈陽計算所的多通道多軸聯動總線式高檔數控系統、伺服驅動和電動機。 (3)大連光洋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的光纖總線開放式數控系統、全數字伺服驅動器和伺服電動機、力矩電動機等。這幾家研究單位展示的只是研究的成果,有的還在 配套的機床上調試階級,到真正能投入生產還需很長的時間,而與SIEMENS、FANUC等數控系統相比還有多大差距值得深思。!這幾家研究的數控系統 及其伺服驅動器和電機應該說是大同小異。在這種形勢下,為什么不能團結起來,統一思想,集中優勢力量,認真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,創新發展,迎頭趕上世界 先進水平?我們再也不能這樣搞“單干”了,我們要團結起來,團結才有力量!